• 搭盖蒙古包

  • 【关闭】 】发布日期:【 2016-05-24 】 浏览次数:【 3591 次】
  •  

      早在十三世纪初期,许多中外旅游者,见到当时蒙古人的黑车白帐时,无不赞叹。当时跟随成吉思汗的邱处机在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里慨叹:“五谷不成资乳酪,皮裘毡帐亦开颜。”这令人叹为观止的毡帐是如何制成的呢?

     

    蒙古包

     

      《黑糙事略》徐霆注云:“弯庐有两样,燕京之制,用柳木为骨,正如南方果甘,可以卷舒,面前开门,上如伞骨,顶开一窍,谓之天窗,背以毡为衣,马上可以载。草地之制,以柳木组定硬圈,径用毡挞定,不可卷舒,车上载行,水草尽则移,初无定日。”又多桑《蒙古史》云:“所居帐结枝为垣,形圆,高与人齐。上有椽,其端以木环承之。外覆以毡,用马尾绳系束之,门亦用毡,户向南,帐顶开天窗……”。《清稗类钞·蒙人起居》条云:“牛皮帐者,蒙人所居,亦谓之蒙古包,牵以牛皮为之。木架双叠钩连,可舒而张之。围如栅,耸其顶,牛皮数幅联为一,彼于架外,上下盘巨索两道,木板为门,四面不透风,其颠开天窗,以泄炊烟。”蒙古包大小、样式虽不同,其构造方法大略相同。现分叙如下:

     

      选择地点:张德辉《边猴纪行》记蒙古四时迁徙:“大率遇夏则就高寒之地,至冬则趋阳暖薪木易得之处以避之。过以往则今日行而明日留,逐水草、便畜牧而已。”(秋涧先生大全文集》I卷51,《卫辉路监郡塔必公神道碑):“营帐千屯,分牧共西,夏则避炎潞顶,冬则迎焕山阳。”方志《青海》云:“夏日于大山之阴,以背日光,其左、右、前三面则平旷开朗,水道便利,择树木阴密之处而居焉;冬日居于火(大山之阳,以迎日光,山不宜高,高则积雪,亦不宜低,低不体风,左右宜有两峡道,纤回而入,则深邃而沮暇,水道不必巨川,巨川则易冰,沟水不常冰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