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蒙古包是草原上半定居的“泥包”

  • 【关闭】 】发布日期:【 2016-09-13 】 浏览次数:【 2779 次】
  •  

    蒙古包  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族 (布里亚特) 属于游牧民族, 现在大部分已经定居生活了, 但是部分半定居的“泥包”。“泥包”建筑外型和蒙古包很像,主要柳条排编构筑在用泥覆盖,里间打上木地板,架起火炉来,室内十分暖和。在夏季的牧场上经常会看到很多的空无人住的“泥包”,听牧民们说,每年到了草绿河开的时候主人们就会重返这儿,把旧包简单的补修一下,就可以居住了。

     

      早就习惯于流动的蒙古族 (布里亚特) 比较多的还是使用传统的蒙古毡包。这是能够拆移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比较典型的民居,它具有制作简便、易于组装、抵御风寒等特点。中国其他地区的蒙古族,以及东北的鄂温克、达斡尔,西北的哈萨克、塔吉克等民族多使用类似的毡包。仅是高矮、形状略有差异,名称也有所不同,但是整体构造,甚至民居文化和祖先拜火的遗风,都是同出一辙的。

     

      我为拍摄蒙古族婚礼,初冬时节搭乘拉运牧草的拖拉机进山,到达威特根河一带狭长谷地的草场上,正好看到牧民们在给新婚的儿女搭建新蒙古包。据介绍这里德高望重的男人都参加了这项活动。我此时突然明白建新包是一个很庄严的仪式。那些老人们神情严肃,先将一根根2米多长的木棍用毛绳捆编联接成圆形围墙栅。新郎的阿爸是这项仪式的主持人,他站在围墙里中间地方,双手高擎穹庐的顶圈,像是在接取光芒四射的太阳(蒙古族等北方游牧民族崇拜日、月、天、地、火); 前来帮忙的人把几十根油漆发亮的长竿搭上这只顶圈,构成雨伞架一般的蒙古包顶架。这时候,新郎阿爸腾出了手,他表情严肃地将铁炉子搬了进来。依照当地的话说,就是把“火”请了进来。这样今后新居主人就可以得到火神女王的保佑,兴业衍子。